教学竞赛 | 传百年辉煌立德树人,守初心使命作育英才——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2021年教师教学竞赛初赛暨校赛选拔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每年坚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学院的教学交流,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7月28日,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逸仙人向党旗报告:临床技能大练兵之教师教学竞赛在北院区岭南楼海珠厅举行。青年教师踊跃报名,来自内、外、妇、儿、神经、耳鼻喉、麻醉、眼科教研室的18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
院级教学督导黄洪铮教授,校级教学督导、中山大学医学院人解教研室及组胚教研室主任周丽华教授,血液内科尹松梅教授,儿科教研室教学主任梁立阳主任医师,王丽娟副主任医师,宋斌副主任医师6位专家及5位学生代表担任大赛评委。陈样新副院长、教务部郑大会主任出席了活动。
陈样新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比赛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改善授课形式,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用心投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传承百年逸仙的优秀传统,发扬榜样力量,为党和祖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比赛现场的教学演示精彩纷呈。各参赛教师通过设计精巧的课件、各具特色的教学演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互动,充分展示了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与授课技能,现场气氛热烈,给现场专家评委及师生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一致好评。




评委们在现场点评中表示,选手的教学设计及现场表现可圈可点,各位参赛教师备赛积极而充分,对参赛作品反复打磨,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各评委细致地分析了各个选手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参赛及观摩教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通过这次教师教学竞赛,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的工作开展,也为其他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方面起到了一个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挑选出优秀的教案、表现突出的授课演讲视频,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间相互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
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教学工作亮点,坚持推行基础临床融合式教学改革,以临床诊疗为导向,以基础临床融合为特色,坚持以培养拔尖创新的医学人才、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文/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教学科)
授课有水平,教学有温度:
我们一起来听听学生评委的心声

我想,教学竞赛只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各位老师平日在临床工作中挥洒过的汗水、付出过的心血;在比赛之外,各位老师的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才更让我感动。今天,很多参赛的老师就是我们在临床见习实习中的带教老师,胡旭民老师在给我们见习带教时,就亲手向我们传授止血包扎技术,张碧红老师与刘畅浩老师就是今年刚结束的全国实习生临床技能大赛的优秀教官,而张蜀宁老师,我也有幸在实习期间上过一台她主刀的剖宫产手术,得到她的耐心指导。我想这些日常教与学的点点滴滴才是我们医院始终追求的传承与发展,才是我们今天聚在这里讲课、听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在此想对所有选手老师以及其他在临床和教学上始终坚守初心的老师们道一声衷心的感谢!
——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官华宇
首先,能够拥有这个宝贵的机会担任此次教学竞赛的学生评委,我感到非常荣幸!各位老师在台上短短20分钟的讲课所展现出的精巧设计、流畅表达、稳健台风,令人惊艳,但我想,那些不曾现于人前的反复锤炼、再三练习、不断调整,也同样叫人敬佩。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比赛结束之后主持人向我们展示的黄洪铮教授的“听课笔记”,上面有红蓝黑各种标注,记录着黄教授对各位青年教师授课的点评。这份笔记让我瞬间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更是二院教学理念与精神的传承,是二院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根基所在!
——2015 级临床八年制 李钊琪
本次教学竞赛让我领略到各个学科不同老师的风采,教具的精巧设计,清晰明了的思维逻辑,生动的ppt展示,让我收获满满,很多当年记忆不深,理解不深刻的知识点都在老师们的启发下被牢牢的记住。此外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各位老教授们细致的点评,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们,大到选题,小到着装细节,让我看到了教育的传承,如今我们听到的课,正是凝聚了前人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和智慧结晶的结果。愿二院教学越办越好!
——2016 级临床八年制 熊少冰
引用王丽娟老师的话:“讲好一堂课不容易”,尤其是面向本科生的大课堂,众口难调。这次比赛,18 堂课的知识,编织着 18 位临床老师的辛苦,更闪烁着传道授业背后逻辑的光芒。
向外学习,向内反省。专家们的点评,同样触发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审视问题,修正自己的思维惯性,建议中蕴含着希望和祝福。他们勤勉、认真,同时风趣、宽容。
成功永远不能一蹴而就,那便踏踏实实努力,失败不可怕,每一次尝试都在成长。
——2017级临床五年制 郑涵
有幸担任本次教师教学竞赛的学生评委,聆听了来自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和麻醉各科室医师们的精彩授课。在现场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模型、板书和视频等形式,医师们以精心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清晰的表述,热情饱满地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能力既是临床医师的一种职业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临床宝贵经验得以传承传播不可或缺的途径。作为一名未来的临床医师,我也应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水平,为临床教学事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017级临床五年制 邓凯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