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常培训 | 土木工程学院:加快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育人能力

根据《中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程》、《教务部关于做好教师日常培训工作的通知》和《教务部关于开展新开课教师试讲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做好首次开课准备,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认真开展教师日常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土木、水利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加快提升教师实践创新和实践育人能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切实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落实思政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学院及各教研室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为新入职参加教研实习培训的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开展教研实习培训;首聘期内的专任教师100%参加日常培训。

课程思政方面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此外,依托课程组、教研室等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凝练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师德师风方面,学院党政领导带领集中学习“中山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程”、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科研经费使用中弄虚作假行为专项治理”等,通过警示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思想政治方面,开展党课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党政领导谈心谈话等,引导教师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扎实有效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基础设施运维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暨期末总结会
基础设施运维教研室开展教学研讨暨期末总结会

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

依托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和“坝道工程医院”(全国各地已建有40余家分院),结合由王复明院士牵头、国内50余家校、企、协会参与建设的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土木工程学科群实践育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与示范”的开展,探索“多主体合作、多形式投入”共建模式,汇聚足尺及原位试验设施优质资源,构建“场网一体”“教研结合”“校企协同”“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支撑水平和教师队伍实践育人能力,加快专业课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提升师生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山大学实践育人品牌。

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土木工程学科群实践育人共享平台探索与示范”实施方案研讨会
王复明院长介绍工程医院综合足尺试验场

三、注重新老传承,做好新开课教师试讲

结合学校教务部新开课教师试讲工作部署,学院认真组织新开课教师开课前试讲活动,由教研室、学院教学督导、学院领导等对新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把关并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指导,切实保障教学水平。此外,学院重视教师资格认定培训,组织动员未持证教师100%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以及完成相关课程考试考核,力求未持证教师具备申领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必备条件。

海洋土木工程教研室开展新开课教师试讲暨教学能力专题培训
城市水务教研室开展新开课教师试讲
河海动力过程教研室开展新开课教师试讲暨教学能力专题培训

学院将继续结合督导评价、学生评教、党政领导听课等多种方式的反馈结果做好研讨总结,同时注意学习借鉴兄弟院系和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活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