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课丨附属第三医院 黎尚荣:深耕医学教育,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编者按: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为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同时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今年组织了第九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最终评选出十三名“中山大学教学名师”。我们推出“教学名师”系列专题,旨在通过专题的宣传充分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让全校师生共同领略中大名师的风采,同时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黎尚荣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学督导、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麻醉专业基地教学主任、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国家住培督导专家、2018年度全国优秀住培专业基地主任、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九届中山大学教学名师。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组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麻醉专委会主任委员。

深耕医学教育,成为医学培训大家

黎尚荣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广东罗定人,从小目睹乡邻病痛的他,立志学医治病救人。1987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从事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正是在省医住院医师阶段高强度的训练奠定了他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

但黎老师觉得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医教研全面发展,于是考取中山一院麻醉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师从著名麻醉学专家陈秉学教授,之后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外科学博士,师从著名肝移植外科专家陈规划教授,从事肝移植肺损伤相关基础研究。2007-2008年,黎老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2007-2008年,黎尚荣在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
访学结束回到三院后,黎老师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中山三院麻醉科第一例无痛分娩、第一例喉罩全麻复合腰丛神经阻滞下超高龄老人下肢骨折手术等,都出自他之手。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临床带教是重要的职责之一。在带教实习生的过程中,黎老师不断思考,如何因材施教,让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生。恰逢中山大学组织教官团队备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国赛),当时已从事麻醉临床工作20年的黎老师欣然应召。
 
这一干,就是十年。黎老师工于麻醉专业技能却不囿于本专业,而是延伸到内外妇儿急诊护理的通科技能培训。从2011到2021年,他作为教官组组长/副组长带领中大医学选手参加国赛,共获得四次特等奖,一次金奖、一次银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
 
谈起十年的医学竞赛培训历程,黎老师说,教学并不是简单直接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只要熟练即可,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一本技能比赛大纲,没有范例,教学对象是起点不同的本科实习同学,如何让他们快速掌握几十个单项技能,同时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黎老师和国赛教官们以本科教材为基础、以最新指南为依据,各个专业之间互通有无,常常为了提高一个技能操作的效率和流畅度集体备课一天甚至几天,反复梳理,再培训选手;用临床真实案例设置模拟场景,通过沉浸式教学提升选手们的临床思维和团队的多学科合作能力。黎老师和培训团队总是提前准备好培训模型和耗材,将技能操作拆分训练,选手分组,再整合培训,准点下课,给选手们多争取一些休息的时间。

2014年黎尚荣作为教官领队带领中山大学医学生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
对于黎老师带过的国赛选手而言,培训时他是言简意赅、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的总教官;赛场上,又是和蔼可亲、给予鼓励的“黎叔”。只要他“坐镇”,大家就能充满信心,勇往直前,赢得比赛的胜利。
 
十年国赛淬炼,黎老师从一位麻醉专业的优秀医师,成长为医学模拟技能培训的专家。除了收获诸多奖项和荣誉,他也培养出一大批医学培训教官骨干,其中不乏自己带过的国赛选手。黎老师经常欣慰地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用情怀培养我们的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所在。”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2021年7月,广东省医师协会、中山三院联合发布了历时三年探索研究、展示广东住培教学成果的《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施指引》,在省内外获得重大反响。那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在合照中尤为醒目,这一平地惊雷的教学壮举,背后凝聚了黎老师过往多年的心血与付出。

2021年1月《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施指引》专家组合影
四年前,作为麻醉专业基地教学主任的他,被任命为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主任。当时全国住培体系刚刚开始建立,做什么、如何做,是摆在三院继续教育工作者们面前的难题。接手工作,面对困境,黎老师想到了一句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先踏实做好目前能做的,但也要抬头看清方法,进行创新发展。”
 
深入研究住培政策与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后,以麻醉专业为试点,他逐渐在全院推行住培轮科出科考核的“教-考分离”、链式管理、教学督导等为标志的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体系,让培训过程环环相扣,让接受培训的年轻医生按照要求逐项完成培训任务、学到真本事,为今后独当一面打下扎实的基础;他建立临床师资团队,开展医学模拟师资培训和标准化病人导师培训,让核心骨干教师通过开发和建设课程、组织和实施教学而得到锻炼,通过接受教学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他围绕岗位胜任力,建立八大院级课程,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六个方面全面提高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
 
改革是阵痛的,刚刚推行住培教学改革措施时,老师和学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三年后,全省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名列前茅、国家级、省级重点住培专业基地频频涌现,三院住培学员岗位胜任力得到全面提升,诞生了一批“金课”讲师,形成具有三院特色的“院级系列住培课程”,大家对这位犀利的“白头翁”教官,充满了敬佩和尊重。
 

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黎老师迅速组织全院师资团队,九天内组织完成近3000名职工的防护实践培训,并发布国内首个防护培训方案内容与标准;在2021年广州本土新冠疫情之际,又创新性地引入“AI教官”防护培训,为全院医护人员“零感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6月教官团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
2020年起,麻醉专业成为广东省住培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结业技能考)的统考专业之一。全省包括中山三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内的五家临床技能中心,承接47家基地累计695人次的考核工作,人数为所有结业技能考专业之最。结业技能考是住培的终结性评价,是对培训质量的最终检验,意义重大。如何组织好此次“大考”,是全省麻醉住培专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黎老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全省八家兄弟单位麻醉专家,从考点布局、考官培训、试题研讨、防疫准备、OSCE系统稳定运行等方面提前两个月余开始商讨制定方案。在考前一周设置详细解读考核标准的骨干师资培训,通过100多位考官线上结合线下的热烈讨论,统一打分标准;专家组各考点考前巡考,将工作细化到统一每个考点考站内的物品摆放和标签填写。为了给住培考生创造最逼真的医学模拟环境、身临其境地考察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黎老师创新性地引入标准化病人(SP)作为结业技能考第三站人文沟通的“秘密武器”。
 
连续两年,专家组、全体考官、考务们殚精竭虑、共克时艰,圆满完成了针对住培学员岗位胜任力的结业技能考,同时也汲取了宝贵的模拟教学数据,并将其转化成教学实施指引,为广东省麻醉住培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黎尚荣老师是一名临床医师,也是一名教师。他坦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所做的工作如果能让更多医学生顺利完成学生到临床专家的角色转换,一代代传承下去,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他始终是我们努力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进力量的源泉。
编辑:杨嘉彤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