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海洋科学学院:读海洋科学,登大船,去远方
编者按: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0月10日晚,大海洋实验班专业导学公开课第一讲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三教讲学厅开讲。本次课程由海洋科学学院组织,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主持,副院长苏明教授以“读海洋科学,登大船,去远方”为主题为学生讲授课程,大海洋实验班500多名学生参加。


到中山大学,立大志、做大事,课程开始前,苏明教授用一段在科考船上拍摄的视频欢迎大海洋实验班的同学,希望同学们通过专业导学公开课,对大学的学习放宽心、树信心、立恒心。
苏明教授以“关于海洋,你想到了什么”提问,引出海洋研究的意义和乐趣,向同学们解释什么是海洋科学。海洋科学是现场观测的实践性科学,多学科交叉多方向融合,包括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四大类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海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安全等,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竞争的焦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科学研究只有与祖国和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和价值。
苏明教授以自身参与深海勇士号SY179下潜航次为例,向同学们展示海洋科考的辛苦和艰难、浪漫和幸福。2019年7月苏明教授以下潜科学家身份参与探索一号TS12-02航段“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航次(SY179航次),是勇士号历史上第89位下潜科学家,中山大学首位乘坐深海勇士号下潜的科学家,最大下潜深度1927m。下潜过程按照工作方案,观察了海底起伏特征频率和尺度的变化,拍摄了大量海底峡谷地貌特征的高清图片,在既定任务点获取了18管push core沉积物样品,为开展受地形影响而发生的溢岸沉积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从7500m级的蛟龙,到4500m级的深海勇士,再到万米级的奋斗者,“海洋强国”战略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向往,承载着一代一代海洋人的梦想。苏明教授寄语同学们要感恩这个时代,珍惜这个时代,要更为努力地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谱写海洋研究的华丽篇章,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随后,苏明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海洋学科、海洋科学学院的发展,海洋科学学院科学研究现状、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学院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课外科研训练等情况。
关于大学学习,苏明教授给同学们以下七点建议:重视数理化学习基础、养成文史类阅读习惯、听讲座报告培养兴趣、参与大创早接触科研、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强身健体作息有规律、与人为善心存正能量。

最后,苏明教授以一副对联结束课程。精彩纷呈的课程引起同学们阵阵掌声。
上联:扎根湾区从优秀到卓越海洋学科承前启后
下联:面向南海从建设到引领中大师生继往开来
横批:扬帆起航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