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智能工程学院:“智”领未来

编者按: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0月17日,智能工程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为2021级新工科实验班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课由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蔡铭教授主讲,黄敏副教授主持,900多名新工科实验班新生参加。智能工程学院欧阳可全书记、刘万泉教授、陈语谦教授、韩瑜教授,到场与新生进行交流。

蔡铭教授首先介绍了智能工程学院基本情况。智能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学院之一。学院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立足于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和“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三大领域研究,目前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学科平台基础好,“交通工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运筹学》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随后,蔡铭教授介绍了智能科学和交通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智能科学关键技术有通信与信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控制、虚拟与增强现实,应用在智能物流网、边缘计算、多语种机器翻译、智慧医疗、语音识别及合成、智能无人系统、协作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等领域。交通工程关键技术包括交通大数据、交通信息物理系统、交通环境耦合分析、城市交通服务、自动驾驶与车辆协同,应用在非法营运车辆甄别、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特征分析、车路协同数字孪生控制系统、公交大数据管理与知识挖掘、交通尾气排放实时计算与可视化、三维噪声地图、IDPS城市交通大脑等方面。

接着,蔡铭教授介绍了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和交通工程专业的情况。智能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专业以新一代通信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从而建立机器智能,致力于培养具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交通工程专业重点发展智能交通,专业以“人、物”的最佳移动为目标,以“人-车-路”及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交通系统的智能“感知-传输-控制”为专业知识主线,致力于培养能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协同控制等技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课程结束,蔡铭教授及其他到场老师,现场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并欢迎对智能工程学院学科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前往深圳校区参观学习。

人工智能是中国未来的大脑,交通运输是中国发展的血脉,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发展前景无比宽广。未来已来,“智”领未来。

编辑:杨嘉彤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