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立德树人——附属第五医院常态化开展本科师资培训工作
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附属第五医院通过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教研实习、专题教育培训、成立督导组等形式不断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0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教师准入制度”要求,教学科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其中,临床技能比赛和授课比赛等实践类赛事已成为提高教师带教意识、树立教师带教规范的品牌赛事。同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积极完善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和师德师风建设小组,引导教师更加自觉地遵守师德规范。

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推动医院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医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别成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长期外聘学校资深督导,不定期到医院进行督导考察。
02 常态化组织新教师教研实习
根据教务部质量处《关于做好教师日常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医院常态化开展新教师教研实习工作,要求五年内新到院的老师全部必须参加至少一个学期的教研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观摩(至少一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的撰写等)、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


医院为每一位参训人员配备一位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技能、等方面予以具体指导,并制定参训人员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对参训人员授课质量进行跟踪检查。教研实习结束后,受训人员须提交一门拟授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和教学PPT作为实习成果。由医院教学科通过试讲和综合评定的形式,对每位老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此量化教研实习成果,牢牢把控教学尺度。
03 开设“医学教育论坛”专题教育培训
“医学教育论坛”专题培训是医院的重点培育项目,是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拓宽教育教学载体的创新之举。通过常态化邀请医学教育专家传经送宝,切实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和授课能力。
04 成立督导组指导教学
为强化教研教学监督,规范师资培训,建设优质教学力量,医院成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对课程及教研室实行专人监督,对学校课程及医院各教研室教学活动进行现场听讲、督查及指导。此外,医院将在珠海校区开设的医学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不同课程组,所有参加教研实习的老师可按照个人意愿加入。每个课程组均配合督导一名,对课程组任课老师实行 “一对一”带教,全程监督课程质量。带教期间,全院教师始终坚持规范化带教、“同质化”管理、创新型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规范带教,既深化了年轻医生对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技巧、教学理念的理解,也让他们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一目标有了更为具体的努力方向。
接下来,附属第五医院将继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大学“十二字”人才培养方针,深入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载体,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