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法学院:培育法治思维,共建法治社会
编者按: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为加深学生对法治思维的了解,培养学生法治意识,10月19日法学院组织的专业导学公开课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开讲。本次课程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慈欣主持、法学院院长张亮教授以“法治思维”为主题讲授,2021级社科实验班全体本科新生参加。

课程开始,张亮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帮助同学们认识到法治思维在解决社会实际矛盾时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法治思维在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

随后,张亮教授重点向同学们讲述了法治思维的三个主要体现,即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结合生动典型的案例、相关的法律条文,张亮教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以上三个意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相关案例兼具典型性与趣味性,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加深了同学们对法治思维的了解。
在课程结束前,张亮教授与现场学生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对法治思维的看法与疑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证据的合法性”“法律与道德”等疑问,张亮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解释,在场同学获益匪浅。


“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张亮教授在课程最后再次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向同学们强调了法治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认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法治思维是化解各种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武器。相信新一批中大学子将把法治思维作为自身基本素养,以牢固的专业知识、强大的思辨能力、宽广的知识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