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亚肖:不忘初心 勇攀高峰
编者按: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2021年,学校组织了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24名教师获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奖,72名教师获教师教学竞赛奖。我们推出“教学竞赛奖”系列,展示获奖教师风采,发挥示范作用。

陈亚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获中山大学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
21年前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山大学本科生,21年后成长为中山大学一名优秀青年教师,陈亚肖老师一步一步成长的脚印诉说着中山大学“百年树人”的历史使命。
“2000年9月,我迈进了中山大学校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山大学本科生。至今仍记得入学之初学唱校歌、听新生讲话时的情景,学校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自由的学习气氛感染着我,此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牢牢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日后的行为准则和底色。在学习生涯中接触到的每一位教师,都在身体力行地向我展示着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一位合格的“中大人”该如何修身、立德、做学问,也让我更进一步地坚定将“站好中大教师岗”作为自己人生最大奋斗目标的信念。
还记得李延保书记说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大教师”,至少要接受两次生命的洗礼,一是入校培训,树立“中大光荣”的信心;二是正式从教时再接受培训,树立“教学神圣”的理念。自2007年正式入职中山大学,我始终对教学心怀敬畏,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坚定目标。本人多年来深耕在教学一线,仔细钻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理论和认知,不忘初心、毫不懈怠,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中。正如我校卓越名师汪雪兰教授所说:“要做一个好教师,讲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自己蓄满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把学问做精做深,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学生……”。受此熏陶和影响,每次教学我都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特点、学科进展和课后反馈进行改进优化,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比如在理论授课和见习中采用“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模式,采取小组教学、学生讲课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见习带教中适度应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做好从理论到实际的链接,为实习做好准备等。所有对教学的钻研和努力都获得了回报,得到了学生积极反馈和喜爱认可。

在目前的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以老师主导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都不利。面对目前教学现状,本人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本科生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相关课题得到了广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和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并得到了顺利实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校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本人作为负责人正着手搭建针对妇产科见习带教的问题导向学习(PBL)平台,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妇产科的见习和实习带教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丰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主动思维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本人十分重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加强实习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同时注重于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并将医德医风和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019年起,我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见习、实习带教中,通过情境模拟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演绎临床实践过程并进行剧本复盘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建立临床诊疗思维,并在实践中学会同理心、医患沟通和处理突发事件、团队合作等。
我曾多次参加过教学比赛,通过比赛不断学习、思考和磨砺、提升自己,比赛名次的提升是对我多年来心系教学、勤于思考和锐意改革的最好证明。任现职期间,本人先后获得医院“优秀临床教师”、“优秀住培师资”、中山大学“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奖教金“优秀教师奖”、“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然而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对教学心怀敬畏,勇攀高峰。希望能够努力蓄满自己的一池春水,最终成为灌溉学生的甘霖。”

初审:吴泳强
审核: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