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了响应国家及学校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学院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新增一门课程思政元素丰富的专业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史》,旨在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发展历史,培养职业道德素养。该课程由院长舒跃龙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

2020年6月,经学院评审确定,首批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史》《预防医学概论》《健康教育学》3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明确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德育渗透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严格选拔三门课程的师资力量,选拔政治过硬,业务优良的教师担任授课老师。

同时,学院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的常规内容,旨在培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引导新教师尽快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积极研究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2021年,学院新增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统筹开展,稳步推进。

坚决落实专业思政建设。每学期初由院长及书记开展的“思政第一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政策与国家制度,认识到预防医学专业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预防医学专业、热爱科学研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此外,学院各党支部也致力于教师党建、学生党建等主题活动,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二、学科与专业融

 

依托学科发展前沿优化课程培养体系设计。为了培养复合型高层次预防医学人才,学院在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时增设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公共卫生与人工智能》《气候环境与健康》《微生态与健康》等课程,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学院进一步梳理了专业核心课程,修订了本科实验教学大纲,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色。

依托一流学科打造一流专业。学院积极参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19年与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开展了“双万计划”的申报与论证,并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将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实施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全面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拔尖人才培养。为了强化“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的相关要求,学院计划开设“伍连德拔尖创新培优班”并制定了相关方案,旨在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未来预防医学领军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竞争性。

 

三、科研与教学融合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学院大力推动教授上讲台:2020年,学院教授100%参与本科教学。学院还积极推动教授讲授专业基础课,全体教授均参与了大一本科生课程《预防医学概论》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史》的教学。学院还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如邀请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的专家参与《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公共卫生应急技能》的授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应急能力。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手段。学院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新增了《公共卫生与人工智能》等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和新方向的课程,将交叉学科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将最新科研方法和成果及时融入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手段。

学院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卫生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慕课”资源。

拓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参与科研训练。利用入学教育时机,动员本科生选择导师,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院全面实施“班主任导师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启发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学院2019、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题共7项,2021年度立项26项;在读本科生发表论文5篇。

 

四、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

 

本硕一体化课程设计。学院计划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年级学生增设荣誉课程板块,开设部分研究生课程,打通本科生培养体系与研究生培养体系之间的壁垒,实现有效衔接。

学业辅导、价值引领。学院积极引导学生早日树立升学深造的目标,多举措鼓励本科生提前做好升学深造规划,与学生进行单独探讨和个性化指导,邀请优秀毕业生及行业专家开展保/考研分享,从全面导学、主动促学到精准助学,为学生深造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

 

紧密围绕第一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院紧密围绕专业学习,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作品创作竞赛、预防艾滋病活动周、营养月等活动,同学们以所学为所用,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专业认同感。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基本实现思想教育和学业发展主题内容的全覆盖。

全员育人机制逐渐完善。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核心问题,学院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了院领导、班主任导师、研究生导师-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党政辅导员队伍-教务秘书/研究生秘书联动机制和一体化工作体系。专任教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专业性强、引领性好,学在中大的良好学风已然形成,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励志升学深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五个融合”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致力于打造“价值引领、通专融合、复合创新、多元发展” 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公共卫生领军人才。

 

到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研交流

 

组织本科生观摩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