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医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坚持立足学科特色,重点落实三个“一”(每月举行一次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每年开展一次课程思政专题调研),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落实学校总体要求;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院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思政,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打造医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020年,学院共获立项3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由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付饶副教授、杨中汉副教授和潘纪安教授先行示范,分别对《基础解剖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三门专业必修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度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学科与专业融合

 

医学院作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致力于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形成以临床为导向,基础与临床学科充分融合发展的学科结构。依托深圳校区建设,重点建设医工、医理、医文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开拓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推进医工理文融通,着力发展新医科,深入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1. 设立中山大学同创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支持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以该项目为依托开展两所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与科学研究的深入合作。

2. 与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程瑜教授建立长期合作,邀请其为专任教师讲授《医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意义》,引导教师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鼓励教师参与医学人文中心筹建,着力促进医学与人文的融合。

3. 不断引进拥有工科、理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加快建设发展新医科。

4. 积极推进整合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教育改革,把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作为改革重点。制定整合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初步方案,逐步实现临床各学科间知识有机整合,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的整合。

5. 加快教研室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科带头人、高水平教授担任教研室负责人。2020年遴选一批临床医生担任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加快推进基础与临床融合;与此同时,邀请一批临床医生担任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组建基础-临床融合的课程团队。

 

三、科研与教学融合

 

学院于2019年全面落实双班主任制度,邀请学院和中山医学院等单位教师担任本科生班级学业班主任,邀请附属医院优秀医生担任临床班主任,以“学业+临床”指导本科生学习、科研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升学深造,举办系列讲座,并组织学生赴附属七院、八院参观学习。

学院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鼓励同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构建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得以融合碰撞。发动全体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大创项目。2020-2021年,医学院共有37个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学院教师共19人次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多个项目组由临床医生做指导,项目组成员秉承“早接触临床”的理念开展临床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2020年立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社区物联网+健康大数据的智能慢病管控系统》,其相关课题在参与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金奖,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中大智医”团队,坚持医工融合的理念,将大数据应用在临床医学专业中。

 

双班主任见面会

 

四、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

 

医学院以“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为依托,推出了“班主任带你走近导师”系列讲座,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同时辐射部分低年级学生,为同学们搭建与导师的交流平台。导师们结合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阐述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导师的选择与沟通、学硕专硕选择、研究生推免、研究生综合素质、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疑惑。

此外,学院还推出附属医院政策宣讲和优秀学长经验介绍等升学深造辅导交流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保研分享和考研辅导等,从全面导学、精准助学到主动促学,为学生继续深造营造良好环境。

 

五、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

 

围绕学校开展本科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及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要求,学院积极打造具有中山大学医学院特色的“学在中大医”学生第二课堂品牌活动。

(一)医起想(思想教育与引导板块)

通过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主题党团日主题活动、青马学堂、博文大赛、红色推文比赛、红色文化微视频比赛、五四合唱比赛、宿舍文化建设等方式做好同学们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结合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要求,学院制定了本科生班级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积分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各班级人心向学。

(二)医起学(学习与学术发展板块)

通过组织杏林名师大讲堂、杏林学术论坛、学业辅导、师生面对面交流午餐会、学长学霸升学深造经验分享、走进教授科研实验室等方式引导同学们明确目标、虚心好学、潜心学术、拓展视野,促进学业发展。

 

2019年4月19日 钟世镇院士做客主讲第五期“杏林名师大讲堂”

 

(三)医起动(综合素质培养板块)

侧重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爱好,聚焦学校康乐杯等体育赛事,通过学院团委组织的特色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习惯爱好,努力培养成一位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生。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迈出去参加社会实践:一是参加假期预见习,截至2019学年,已有2000多人次参与了预见习。二是成立医科普协会,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打造具有医科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项目。三是参与校内外专业会议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暑期三下乡、公益助学项目、港澳台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等。

 

2019年12月22日高年级本科生赴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