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通向未来之路

编者按: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0月15日,智能实验班专业导学公开课第一讲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开讲。本次课程由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学院副院长谷德峰教授主持,副院长(主持工作)印鉴教授以“人工智能——通向未来之路”为主题授课。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余立人、党政办公室主任陈陟等老师和智能实验班六百多名学生参加。

开讲前印鉴教授用今年国庆期间广州千架无人机表演视频暖场,向同学们展示人工智能理论体系中群体智能的应用。

以广州国庆千架无人机表演视频展示群体智能的应用

印鉴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通过印教授的生动讲解,同学们对“人工智能”这个时髦的词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接下来,印鉴教授以“什么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提问,引出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从上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到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诞生,再到1974年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任何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道路都充满着曲折和坎坷。人工智能在1980年进入“第一次寒冬”,随后又走向“繁荣期”,经历“第二次寒冬”,迈入“稳健时代”,直至今天的“ABC时代”。印鉴教授通过一个个实例生动而深刻地讲解,使同学们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历史,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算力、算法、数据”。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印鉴教授讲课

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国家战略,印鉴教授从中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为同学们剖析了人工智能现状与应用,使同学们了解了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通过视频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了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理论体系的分支。

最后,印鉴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办学状况,展示了学院人才培养整体布局、课程设置,以及学院的“三个教学平台”,“八个实验室”。印鉴教授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需要在座这一代年轻人来实现,希望同学们“立大志、做大事”,成长为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栋梁之材。

现场师生互动问答环节学生提问

印鉴教授精彩授课结束后,现场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之后的“师生互动、有问必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涉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人工智能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等等多个方面,印鉴教授耐心地逐一解答,互动环节持续了三十多分钟。最后印鉴教授勉励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立志报国,扎好马步,做堪当时代重任的新中大人”。

编辑:杨嘉彤
初审:吴泳强
审核:陈英群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