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互动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原文请点击链接进入:https://mp.weixin.qq.com/s/WhBmN1yZYD5uRNQdkkIIsw
教学研究 | 改进新时代高校地质类专业美育实践的探索
文章原文请点击链接进入:https://mp.weixin.qq.com/s/NXm63pwYcslrflgDWS4CnA
土木工程学院学子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取得佳绩
文章原文请点击链接进入:https://mp.weixin.qq.com/s/Mv3OSvEA3EZ1RoRzpoVHYw
担当育人使命,打造“名医摇篮”——中山医学院举行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9月10日下午,为庆祝第37个教师节,中山医学院在科技楼722党员活动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新学期教职工大会暨庆祝2021年教师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表彰在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长王庭槐,院长匡铭、副院长周家国、副院长王淑珍、王斌副书记,及获奖教师代表等3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党委书记张琪、110余名教职工参加线上会议。大会由王淑珍副院长主持。
会上,匡铭院长代表学院党委向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各位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医院教育改革发展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教务部关于2019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学期) 第十周考试工作的通知
教务〔2019〕331号
各教学单位:
根据2019学年中山大学校历及教学安排,本学期第十周(2019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为考试周,用于开展本科课程中段考试和结课考试。为做好第十周考试工作的统筹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相关安排
(一)第十周为全校课程考试周,不安排上课。考试周内凡需使用公共课室者,必须向教务部申请,由教务部统一安排,各单位不得私自使用公共课室。
(二)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在教务系统上第十周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课程,需在第十周组织考试;考核方式为“考查”的课程,可以不安排固定考查时间,由各教学单位自主决定考查方式。但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教党〔201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7年12月4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
教务部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务〔2019〕326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9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详见附件1),现组织开展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类别
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专业建设项目、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等。
二、申报方式
有意向申报的教师登录“广东省校企合作项目平台”(http://120.78.198.104/Secms),按要求在平台完成用户注册。
三、项目申报截止时间
各项目的申报截止时间不一,有意向申报的教师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教学名师评选办法》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新修订的《中山大学教学名师评选办法》经中山大学2021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实施。请遵照执行。
中山大学
2021年4月6日
中山大学教学名师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鼓励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工作,发挥高水平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建设一流
教务部关于开展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总结推广我校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新成果,现决定开展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和评选范围
评选范围: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或集体,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含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二、申报基本要求
成果申报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突出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领域要求:项目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反映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
护理学院|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护理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课程思政方面,学院以课程为载体,寓德育于课程,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价值融入知识体系,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目前正在建设示范课程6门,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专业思政建设上,学院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政第一课、教师党建、学生党建、主题活动等,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
数学学院(珠海)|培育德才兼备的数学人才
在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数学学院(珠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学研究领军人才和应用创新人才,积极推动“五个融合”,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发展输送优秀数学学子。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数学学院(珠海)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细化到质量标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为党和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德才兼备的数学人才。
学院党委专题研究“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工作并进行统一部署,加强思政课程的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党支部、学工办的作用;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举办课程思政培训讲座,进行
土木工程学院|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大土木”工程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土木工程学院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构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卓越工程师与科学家。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思政引领育人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各环节。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寓德育于其中,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价值融入知识体系。着力打造《理论力学》、《地下空间规划》、《海绵城市概论》等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课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人才,充分发挥学院特色,全面推动“五个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学院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
思政课程:学院开展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组织多次党章学习活动,并在各班级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举办学院第一届青马学堂,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课程思政:以课程思政示范课
智能工程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智能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以党建为引航,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寓德育于课程,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价值融入知识体系,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2020年,学院专业课的课程
数学学院|培养理论研究领军人才和卓越应用创新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数学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领军人才和卓越应用创新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大学阶段是青年形成和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以育为本、立德为先”的理念,符合青年人成长的基本规律。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
(一)尊重育人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学院立足学生党员身心特点,项目设计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德育与智育融合
为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为本、立德为先”的理念,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寓德育于课程,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2020学年利用寒假时间学院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任课老师对每门课程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价值融入知识体系。